-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这句诗中的“沧洲”指的是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背景。
沧洲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描绘为一个远离尘嚣、风景秀丽的隐居之地。其渊源和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隐居避世。沧洲作为隐居之地,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2. 文人向往:古代文人往往渴望在仕途失意或追求精神寄托时,选择隐居沧洲。在这里,他们可以远离世俗纷争,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创作诗词。
3. 诗歌创作背景:杜甫创作《饮中八仙歌》时,正值唐朝盛世,但同时也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八位酒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中,“沧洲”一词正是反映了这种隐居思想。
4. 历史人物: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沧洲留下了足迹。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唐代诗人白居易等,他们都在沧洲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综上所述,“沧洲”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既是古代文人向往举报 -
“沧洲”不同于“沧州”
沧洲指江海,而沧州只是地名
沧字有两意,一是指寒冷,二是本意同“苍”,指暗绿色,深绿色,深青色等。因为古代没有环境污染,所以多数大江大河的水都是青绿色,因此有沧浪,沧海,沧流之说。这里的沧原意就是指水的颜色。
比如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比如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比如稼轩“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比如李白“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洲,本做州,后来为了区别州县之意,加了三点水旁,本意是指水中的陆地。比如《诗·周南·关雎》 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比如《屈原·九歌》“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比如嵇康诗“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唐以后的诗词中更多,鹦鹉洲,燕子洲,瀛洲,橘子洲,白鹭洲,
正如之前所说,沧,苍也。所以沧洲也做苍洲,滨水之地也。就是离水很近的地方(陆地),后来也曾被引伸为隐居的地方。
沧洲做为单独的一个词,最早应当出现在南北朝,而运用这一词汇的是两个大诗人,他们都是唐朝诗人的终极偶像。一个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他叫谢朓,有一句诗是“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另一个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中的“鲍参军”鲍照,他有一句诗“升峤眺日軏。临逈望沧洲。”,当时的大名人何逊也有一首诗里有“孤飞出潊浦。独宿下沧洲”之句。
诗人,尤其是唐朝诗人,在自己的诗句里引用魏晋南北朝那些名人之句成为时尚,这个沧洲更不会例外。所以,唐朝诗人用“沧洲”二字的诗句极多,除了李杜以外,陈子昴,宋之问,王维,刘长卿,王昌龄,孟浩然,高适,刘禹锡,赵嘏,陈陶,张藉,岑参,韦应物,温庭筠。
简言之,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一句诗
上句以山歌之,下句以水咏之
举报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