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之方舟
说说沧州“西四县”
提前声明一下,本人籍贯就是西四县,写这篇小文,尽量做到客观,只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如有疏漏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所谓的沧州“西四县”,其实是一个民间的泛指称谓,包括的是沧州西部的献县,河间,肃宁和任丘四个县市。这四个县市,任丘和河间是县级市,其它两个是县,在任丘河间没有改成县级市之前,民间就有西四县的说法,这里沿用这个称谓。
西四县,顾名思义,位于沧州版图的西北部,这四个县市,无论是从风俗习惯,方言土语还是人们的生活半径来说,都跟沧州其余县市有很多明显不同之处。
在沧州其它县市的人看来,西四县之所以被统称为西四县,绝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他们还认为,西四县的人们,普遍比较精明,圆滑,或者更直接一些,不如沧州其他县市的人们淳朴。我听过一个有关这个认知的一个传说故事,说是在明朝时期,沧州地界经过连年征战,赤地千里,人烟稀少,朝廷就从大西北地区往沧州地界移民,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山西过来的大量移民,走到现在的西四县的时候,有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就留了下来,不再往前走了,因为据说再往东走,就属于苦海沿边了,条件会很艰苦,剩下的老实人继续前行,到达了现在的沧州以及沧州以东的大片地区定居了下来,所以,在西四县生活的这些人就是那些大槐树移民时期偷懒留下来的后代子孙。我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传说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你还别说,这传说说得还有鼻子有眼的!
先不探究这个传说故事的真假,只说一个细节,最早留下来的西四县的老祖宗们,是不是值得表扬呢?良禽择木而栖,选择好一点的地方生存,有错吗?这不是人类的本能吗?当然,前提是老祖宗们有选择的权利!
这个传说故事流传甚广,所要表达的无非是现在的西四县人们之所以那么圆滑,精明其实是祖传的!我不否认评价西四县原住民的这俩词语,因为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西四县中,河间的驴肉火烧已经形成产业,毫不夸张地说,从业人员遍布全国,这是我们看到的。看不到的是,河间好多村庄其实都有自己的传统产业,比方说有的乡镇村几乎全是出门到外县市去开超市的,我们这就有好多家!简单一句话,只要能合法挣钱,河间人遍地都是!
任丘就不用说了,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早已华丽转身,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跟河间人不太一样的是,任丘人比较安土重迁,能在家里挣钱就在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毕竟,经济实力摆在那,随便在家周围就能找到一个厂子上班挣钱,何苦还要出门呢?
献县和肃宁跟河间任丘的情况差不多,也是乡镇企业很发达,民间经济活跃。
西四县有这样的氛围,人们的经济头脑自然会更发达一些,为人处世方面可能就会给人留下精明圆滑的印象!
